上文說我們說到,在清朝入關以後,經過順治和康熙兩朝近八十年的勵精圖治,到了雍正即位時,清朝各方面已經得到了穩固和發展,滿漢關係也大為緩和。雖然這種矛盾已經不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了,但是滿族所建立起來的新政權和合法性卻依然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反清思想和抗清鬥爭仍然在不斷出現。所以,此時的雍正帝必須要調和好滿漢之間的關係,而調和滿漢之間的關係,實際上也就是要調處好直隸地區旗人與漢人之間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清朝直隸地區旗地多,旗人數量也很多,而他們大都依仗自己的旗人特權,肆意欺壓漢民,造成了尖銳的「滿漢矛盾」。在雍正初年的時候,雍正下令增設滿洲通判一員,駐紮在保定地區,協助理事同知處理旗務。但此後,由於案件眾多,全部都在保定一處辦理的話很不方便,於是便將張家口、河間、天津的旗民案件分別交由張家口和天津同知審理。
雍正繼承了康熙時期的舊制,增設官員專門管理此事,這一做法能夠更快的解決旗民糾紛的案件。雍正對於旗人犯罪不許地方官體刑旗人的成例,全部廢除,並同時表明態度:
「旗、民均屬一體,地方官審理事務,只當論理之曲直,分別賞罰,不當分別旗、民」。雍正帝像
雍正打擊庄頭等作惡多端的旗人,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旗漢之間的矛盾,但同時又繼續維護了旗人的特權,繼續維持旗、漢在刑罰上面的不同。比如漢人犯流徙罪的,需要照律充發,旗人則可以改為枷號、杖責,實際上也就是從輕發落了。當然了,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出發的話,調和滿漢矛盾,同時又時刻維護滿族特權,這是清朝統治者維護政權穩定的必要舉措。
此外,雍正還提出了「滿漢臣工均屬一體」,當然,這與旗人欺凌漢人基本一致,滿人官員一直以來都歧視漢人官員。但是雍正說:「朕即位以來,視滿漢臣工均為一體」。那雍正的實際行動和他所說的是否相一致呢?雍正帝所執行的是清王朝傳統的「依靠滿洲團結漢人」的用人方針,但又比較重視官員本身的才能,所以在他當政時期,給了些漢人較高的地位和特殊的權力,從而使得漢人能夠更好的發揮其政治作用。張廷玉——劇照
此外,清朝的大學士、六部尚書和侍郎等官職,所實行的則是「滿漢復職制」,滿漢兼用,且職務同等,但注意了,這裡面還有一個主事者,即所謂的在前行走者,這基本上都是滿人官員獨有的特殊位置。在雍正五年的時候曾規定,大學士領班以滿人中居首的擔任,其餘大學士的行走秩序,則不分滿漢,同時以補授時間為依據確定排列名次。
六部滿人尚書在漢人尚書之上,張廷玉以大學士管理著吏部、戶部尚書事宜,雍正不顧定製,指定讓張廷玉行走在前。到了雍正六年的時候,旗人傅爾丹管理六部事宜,張廷玉顧及他的滿人身份,不敢超越他行走在前,於是便向雍正請求行走在傅爾丹後,雍正帝沒有批准,並讓張廷玉安心在前行走。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雍正帝對漢人官員的重視!
漢人官員勵廷儀擔任吏部尚書多年,其屬滿人侍郎海壽升任尚書,按照清廷原有規定,海壽應該要行走在前,但是雍正為了表示對漢人官員的重視,特令勵廷儀行走在前。這樣一來,滿漢官員在朝廷中的不同地位,必然會產生矛盾,形成相互排斥的複雜關係。而在這種相互排斥之中,滿人官員則佔據了主導地位,即使是作為漢人官員的下屬,也因為其本身的滿人身份而藐視漢人官員。雍正自然也知道這是滿人的常習,所以時常都在提高警惕。雍正帝——劇照
例如漢軍楊文乾在擔任廣東巡撫的時候,便遭到了廣州將軍石禮哈和廣東滿官阿克敦等人的陷害。雍正聽聞後便對他們嚴加訓斥到:「只要能忠於朝廷,無私心,無論滿漢都不能肆意陷害」。而對於官員的選拔,雍正聲稱不看其出身,只看有沒有才能。但同時他又對自己的臣下說,同樣的人才,「先宗室,次滿人,再次漢軍,最後才是漢人」,由此可見,滿漢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這雖然有點表裡不一的感覺,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跟雍正民族思想的「包容」與「局限」的雙重性是一致的,既安撫漢人,緩和滿漢關係,又時刻維護滿族特權和根本地位;既發揮了漢人的政治作用,又維護了清王朝政權的穩定。《大義覺謎錄》
但是總的來說,雍正朝處理滿漢關係的政策大都是對康熙時期政策的繼承和發展,作為少數民族君王提出的「華夷一家」的民族思想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在證明清朝統治的合法性和正統性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雍正所採取的處理滿漢關係的政策也籠絡到了一大批漢族士大夫,同時也麻痹了廣大漢族民眾,減少了漢人的反清情緒,使得滿漢關係不斷得到緩和。
當然了,實事求是的說,雖然這一系列措施的確對滿漢關係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暴力鎮壓反清勢力和大興文字獄又使得反清活動不斷產生,所以,滿漢民族間的矛盾實際上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
參考文獻:《清史稿》《清世宗實錄》(卷 130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版吳洪琳:《試論雍正的民族思想》[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 6 期《大義覺迷錄》卷 1.
雍正為何要「違背」祖制,將漢人大臣排在滿人大臣前面?
上文說我們說到,在清朝入關以後,經過順治和康熙兩朝近八十年的勵精圖治,到了雍正即位時,清朝各方面已經得到了穩固和發展,滿漢關係也大為緩和。雖然這種矛盾已經不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了,但是滿族所建立起來的新政權和合法性卻依然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反清思想和抗清鬥爭仍然在不斷出現。所以,此時的雍正帝必須要調和好滿漢之間的關係,而調和滿漢之間的關係,實際上也就是要調處好直隸地區旗人與漢人之間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清朝直隸地區旗地多,旗人數量也很多,而他們大都依仗自己的旗人特權,肆意欺壓漢民,造成了尖銳的「滿漢矛盾」。在雍正初年的時候,雍正下令增設滿洲通判一員,駐紮在保定地區,協助理事同知處理旗務。但此後,由於案件眾多,全部都在保定一處辦理的話很不方便,於是便將張家口、河間、天津的旗民案件分別交由張家口和天津同知審理。
雍正繼承了康熙時期的舊制,增設官員專門管理此事,這一做法能夠更快的解決旗民糾紛的案件。雍正對於旗人犯罪不許地方官體刑旗人的成例,全部廢除,並同時表明態度:
「旗、民均屬一體,地方官審理事務,只當論理之曲直,分別賞罰,不當分別旗、民」。
雍正帝像
雍正打擊庄頭等作惡多端的旗人,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旗漢之間的矛盾,但同時又繼續維護了旗人的特權,繼續維持旗、漢在刑罰上面的不同。比如漢人犯流徙罪的,需要照律充發,旗人則可以改為枷號、杖責,實際上也就是從輕發落了。當然了,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出發的話,調和滿漢矛盾,同時又時刻維護滿族特權,這是清朝統治者維護政權穩定的必要舉措。
此外,雍正還提出了「滿漢臣工均屬一體」,當然,這與旗人欺凌漢人基本一致,滿人官員一直以來都歧視漢人官員。但是雍正說:「朕即位以來,視滿漢臣工均為一體」。那雍正的實際行動和他所說的是否相一致呢?雍正帝所執行的是清王朝傳統的「依靠滿洲團結漢人」的用人方針,但又比較重視官員本身的才能,所以在他當政時期,給了些漢人較高的地位和特殊的權力,從而使得漢人能夠更好的發揮其政治作用。
張廷玉——劇照
此外,清朝的大學士、六部尚書和侍郎等官職,所實行的則是「滿漢復職制」,滿漢兼用,且職務同等,但注意了,這裡面還有一個主事者,即所謂的在前行走者,這基本上都是滿人官員獨有的特殊位置。在雍正五年的時候曾規定,大學士領班以滿人中居首的擔任,其餘大學士的行走秩序,則不分滿漢,同時以補授時間為依據確定排列名次。
六部滿人尚書在漢人尚書之上,張廷玉以大學士管理著吏部、戶部尚書事宜,雍正不顧定製,指定讓張廷玉行走在前。到了雍正六年的時候,旗人傅爾丹管理六部事宜,張廷玉顧及他的滿人身份,不敢超越他行走在前,於是便向雍正請求行走在傅爾丹後,雍正帝沒有批准,並讓張廷玉安心在前行走。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雍正帝對漢人官員的重視!
漢人官員勵廷儀擔任吏部尚書多年,其屬滿人侍郎海壽升任尚書,按照清廷原有規定,海壽應該要行走在前,但是雍正為了表示對漢人官員的重視,特令勵廷儀行走在前。這樣一來,滿漢官員在朝廷中的不同地位,必然會產生矛盾,形成相互排斥的複雜關係。而在這種相互排斥之中,滿人官員則佔據了主導地位,即使是作為漢人官員的下屬,也因為其本身的滿人身份而藐視漢人官員。雍正自然也知道這是滿人的常習,所以時常都在提高警惕。
雍正帝——劇照
例如漢軍楊文乾在擔任廣東巡撫的時候,便遭到了廣州將軍石禮哈和廣東滿官阿克敦等人的陷害。雍正聽聞後便對他們嚴加訓斥到:「只要能忠於朝廷,無私心,無論滿漢都不能肆意陷害」。而對於官員的選拔,雍正聲稱不看其出身,只看有沒有才能。但同時他又對自己的臣下說,同樣的人才,「先宗室,次滿人,再次漢軍,最後才是漢人」,由此可見,滿漢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這雖然有點表裡不一的感覺,但實際上,這樣的做法跟雍正民族思想的「包容」與「局限」的雙重性是一致的,既安撫漢人,緩和滿漢關係,又時刻維護滿族特權和根本地位;既發揮了漢人的政治作用,又維護了清王朝政權的穩定。
《大義覺謎錄》
但是總的來說,雍正朝處理滿漢關係的政策大都是對康熙時期政策的繼承和發展,作為少數民族君王提出的「華夷一家」的民族思想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在證明清朝統治的合法性和正統性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雍正所採取的處理滿漢關係的政策也籠絡到了一大批漢族士大夫,同時也麻痹了廣大漢族民眾,減少了漢人的反清情緒,使得滿漢關係不斷得到緩和。
當然了,實事求是的說,雖然這一系列措施的確對滿漢關係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暴力鎮壓反清勢力和大興文字獄又使得反清活動不斷產生,所以,滿漢民族間的矛盾實際上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
參考文獻:
《清史稿》《清世宗實錄》(卷 130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版吳洪琳:《試論雍正的民族思想》[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 6 期《大義覺迷錄》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