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爸媽都發現,當孩子一進入青春期,親子關係就完全改變了,原來你覺得很可愛的小天使可一線之間就開始變得情緒很不穩定,上一秒中跟你相親相愛,下一秒鐘就開始嫌你煩,然後不斷地給你讓你不要煩他,還讓你走遠一點。
除了親子關係緊張溝通不順暢之外,許多孩子還會出現爸媽所擔心的問題行為,例如早戀或者是網癮等等。再加上中高考眼看就要逼近了,所以爸媽看著孩子的狀況,往往是又焦慮、又心煩、又無助。這個時候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很好的跟青春期的孩子互動,幫助孩子在這個身心風暴期能夠平順度過,並且能夠找到未來人生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以及內在的能力呢?而如果現在親子關係已經很緊張了,爸媽到底可以做些什麼才能夠化解這樣的緊張關係,並且幫助孩子找到內在力量繼續前進呢?十幾歲孩子的父母親的養育風格主要有以下四大類:第一類:磚頭型的父母
磚頭的磚,這是什麼意思呢?指的是控制型,就好像一個磚頭一樣很堅硬、沉重,而且粗糙、很鋒利、會傷人。所以,如果父母親覺得我一定要控制我這個十幾歲不怎麼聽話的孩子的話,那麼往往就會採取一些懲罰或者是獎勵的方式,作為控制孩子的主要方法。
磚頭型養育風格的家長最常出現的做法就包括了:你給我呆在家裡哪都不能去,或者是取消你一些特權,你不可以打遊戲、不可以上網了,或者是扣你的零用錢,那只有你考得好的時候我才給你錢,如果考不好意什麼權力都沒有了。用這樣的方式來想辦法控制青春期孩子的一些行為。
那麼這個做法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這種養育方式會讓孩子們覺得強權才是公理,而且讓孩子誤以為為了得到爸媽的愛,我不得不放棄我自己。而且做什麼事情都一定有獎勵他才會有行動,而且往往會因為想要得到更多的獎勵而開始操控父母親,例如會說「行,你讓我去做這個事是吧?你讓我去考這個學校是吧?可以!那你就幫我買最新的手機或者最好的遊戲機」,用這樣的方式來跟父母親互動。
如果各位關注一下在媒體上有的這些青少年的節目,你往往可以在裡頭看到很多這樣子的身影。
第二類:地毯型的父母親
這是什麼意思?這只是英語的一個表達方式,意思是說,如果你是張地毯就可以任人隨便踐踏。指的是爸爸媽媽其實對孩子是束手無策的,是非常驕縱的、溺愛的,孩子可以予取予求的就好像走在地毯上面,他愛怎麼踩就怎麼踩愛怎麼踏就怎麼踏,完全沒有招架之力。
那麼這種地毯型的教育風格,孩子會有什麼樣的狀況的?孩子會認為:
1、別人都應該對我好的;
2、會更在乎的是物質而不是人,你只有給我很多很多的東西,我才在乎,至於你對我有什麼好或者是你對我有多大的愛,其實我不是很在乎的。
3、會認為我沒有能力去處理我自己苦惱或失望,當我不開心的時候,我就跟別人要求東西,別人給我我就開心了,我自己是沒有能力去處理這個問題的。
因此,事實上越溺愛孩子,孩子其實心裏面越沒有自信,越覺得自己需要別人透過不斷不斷的給自己東西,他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才能夠變得開心。這個當然不是一個好的情商教育理念,對吧?
第三類:幽靈型的父母
在這裡指的是父母親就彷彿像個幽靈一樣,孩子是看不著摸不到,也感受不了的,基本上所說的就是一種忽視或者是放棄的,這種教育風格就不太管孩子,就覺得「好,你搞成這個樣子,我管不了你了,我索性不管了」。而這种放棄或者是忽視孩子的這種教育風格,那麼孩子會有什麼樣的狀況?
1、孩子會認為自己不重要,而且也不可愛,「你看爸媽其實都不管我,他們基本上放棄我了,我應該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
2、父母親不關注自己是自己的錯,所以「我一定要用某種方式來改進自己來證明自己值得父母親愛,所以我必須要想方設法、不斷不斷地去證明自己值得被愛的」。
3、很多時候因為爸爸媽媽不管,所以孩子被迫立刻要開始承擔責任,因此他會覺得說家裡需要有人來照顧,扛起這個家裡的責任,那隻好是我,因為爸媽都不管的。我想各位也可以理解我們現在很關注的一些留守兒童,其實跟這塊其實是很有關係的。
第四類:正面管教的父母
前面這三種風格都很不合適,那到底該怎麼辦呢?我支持的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養育風格說的是和善而堅定的教育,就是爸媽說話的時候態度是非常和善,但是立場是很堅定的,而持的是一個積極的、建設的、鼓勵的一個做法。如果爸媽採用的是正面管教的養育風格,但孩子又會有什麼樣的收穫?
1、孩子就會學到,「我雖然是個大人了,我有自由,但同時伴隨自由而來的也是我的責任,我需要有自由,同時為知道我自己有責任」。
2、要能夠相互尊重,尊重爸媽也其實尊重自己。
3、能夠學會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技能,包括可以解決問題,可以很好的跟別人溝通,以及學會怎麼尊重別人。
4、錯誤是學習的機會。
5、孩子會知道一點,「我不是世界的中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我雖然很在意我自己的感受,我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我同時必須要尊重別人,這個別人其實也包括爸爸媽媽,爸媽不是繞著我轉著,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您想,如果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十幾歲就能夠學會以上這些重要能力,重要觀念的話。這基本上他就能夠慢慢發展成一個人格健全而心理成熟的成人了,不是嗎?那麼到底該怎麼樣用正面管教的方式來跟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呢?我想您可能也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該怎麼樣發揮這些技巧和步驟。而在使用這些技巧之前,必須要先把心態擺正了,接下來這些技巧才能夠真正發揮它的功用,因為其實我們的想法才會真正決定我們最終的行動。
那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有正面管教能力的父母親呢?有一個點還蠻重要的,就是當自己表現失常的時候,當孩子做了失誤的動作的時候,父母親是怎麼反應的?怎麼一起從彼此的錯誤當中學習變成更有能力的人呢?
而這個做法說實話對於青春期的親子關係有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本來就比較不穩定,所以突然情緒大爆發了,突然對你出言不遜,這個時候該怎麼去修補已經受到影響了親子關係,其實真的很考驗爸爸媽媽的功力,這裡有個特別重要的原則——「四個二原則」。
第一個二,承認。意思是說認知道自己其實剛剛有錯誤的。
第二個二,承擔這個責任。意思是願意明確的告訴對方哪些地方其實是我的責任,我剛沒做好,很抱歉。
第三個二,和好。意思是表達自己的歉意而希望彌補這個關係。
第四個二,解決問題。接下來就要親子一起去想想該怎麼樣從這個錯誤當中學到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一起來看看該怎麼樣運用這「四個二」的方式來修補親子互動當中可能會有一些錯誤或者是失誤?我記得有一次有位老爸說,他接到孩子班主任打來的電話,差點沒把給氣暈了。班主任說,孩子在學校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他說話非常不客氣,很不禮貌,因為老師上課的時候看到孩子不是很專心,於是就說了兩句,並且說「你看看你學習成績不好,你還不趕快加油加把勁」;沒想到這個孩子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站起來對著老師說,「你還好意思說,我的你自己教書教那麼爛,所以我才沒學好」;然後就老師當然非常的光火,於是接下來就把他給說了一頓,還把他趕出了教室,不讓他上這堂課;這個孩子也無所謂,就開始收拾東西一副就是沒什麼大不了的樣子,然後走出教室的時候還說「我都要吃中飯的時候,我是我回來吃的」,把這個老師給氣的半死。
然後爸爸當然也覺得孩子這樣做很不妥當,當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老爸就劈頭蓋臉罵他一頓,「怎麼回事?怎麼在學校對老師這樣說話?你這麼沒有禮貌!」然後孩子當下的反應就覺得爸爸實在太不理解他的委屈,於是沖回來跟爸說:「你說話又好到哪裡去,你還不是用這樣的方式跟我說話很不禮貌。」然後蹦的一聲就回到自己房間去了。
當時這個老爸覺得這個孩子真的太過分了,說話這個樣子實在很過分。然而當他後來稍微冷靜了一下想一想,其實孩子說的沒錯。爸爸希望他用一種比較好的方式跟老師溝通,可是爸爸剛才展現的卻是他自己所說的很糟糕的溝通方式,對著對方劈頭蓋臉的痛罵,然後也完全不給對方留情面。
那麼這個時候,爸爸可以怎麼做來去修補這個親子關係,並且從錯誤中可以學習培養能力呢?
這個時候,這「四個二」就可以發揮用處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老爸可以怎麼做?
第一步:需要認識到自己其實是有失誤的。就像他剛剛突然理解到對兒子說的其實也不怎麼客氣。
第二步:承擔責任。這個爸爸就可以走過去跟孩子說:「你說得對,我剛才說話的確很不客氣,也沒有考慮到你的心裡感受,讓你覺得我很煩,這個部分的確是我很大的失誤。」
第三步:和好,表達歉意,去修復關係。這時,老爸就可以很誠懇的跟孩子道個歉說:「」真是不好意思,剛才的確我做的不夠好,然後讓你覺得不夠受到尊重,已經是個大人了,我應該更有耐心、更尊重你才對。
用這樣的方式,各位會發現每一次爸爸媽媽願意為自己失誤的言行跟青春期孩子道歉的時候,這其實是展現對孩子的尊重,並且把他們當成成年人來對待,恐怕是最好的方式。
而很多父母親死不認錯,就覺得我是爸媽,即使我做錯了也是對的,因為我是你爸媽。
第四步:開始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老爸就可以問孩子:「那老師對於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很不開心,那顯然你對老師的做法也不滿意,接下來你覺得你要怎麼辦才能夠緩和你的師生關係,否則你每天去學校都要面對的一個可能不太欣賞你的老師,這其實是不愉快的經歷,對吧?那現在有什麼好的做法可以做嗎?」
而在這最後這個步驟,父母親可以多用發問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找到答案,例如先多問他的感受,「今天在學校究竟發生了什麼?當老師這麼說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為什麼當時你會這麼對老師說呢?為什麼你覺得一定需要當著全班的面對老師說這句話的?」爸爸媽媽不帶任何的價值評判就不斷地發問,這麼問有助於幫孩子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想法和思緒。
而接下來幾個更具建設性的問號就會有幫助了,「那麼既然如此,你覺得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夠再回去跟老師做溝通呢?這件事情你打算怎麼解決你才從裡面會學到變成更會溝通、獲得更好的人呢?」
這一連串的問號,其實都是爸爸媽媽幫助孩子從這個錯誤當中發展解決問題能力的大好方式。例如當孩子有時間冷靜自己的情緒,而且得到父母親的理解和支持之後,就非常有可能有能力坐下來想想而找到解決方案,例如「那這樣吧,我坐下來寫封信給老師,讓他知道我其實真的很抱歉,昨天失態了,在班上失控了,然後說了這麼重的話,其實我心裏面真正想說的是我這次沒考好,我自己也很鬱悶,因為很鬱悶,所以有點蒙上課不一定很專心,請老師見諒」。
那麼當孩子想出一些解決方法的時候,爸媽可以跟他一起探討這是不是當下最好的解決方案。各位會發現,用這樣的方法其實這本身原來是一個錯誤,而孩子因為這一個單一錯誤可能培養出未來一輩子都受用的能力——衝突管理能力。用這樣的方式,爸爸媽媽就真正能夠幫助孩子從中成長。
爸爸媽媽怎麼修補和青春期孩子的親子關係?遵循這個原則就可以
許多爸媽都發現,當孩子一進入青春期,親子關係就完全改變了,原來你覺得很可愛的小天使可一線之間就開始變得情緒很不穩定,上一秒中跟你相親相愛,下一秒鐘就開始嫌你煩,然後不斷地給你讓你不要煩他,還讓你走遠一點。
除了親子關係緊張溝通不順暢之外,許多孩子還會出現爸媽所擔心的問題行為,例如早戀或者是網癮等等。再加上中高考眼看就要逼近了,所以爸媽看著孩子的狀況,往往是又焦慮、又心煩、又無助。這個時候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很好的跟青春期的孩子互動,幫助孩子在這個身心風暴期能夠平順度過,並且能夠找到未來人生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標,以及內在的能力呢?而如果現在親子關係已經很緊張了,爸媽到底可以做些什麼才能夠化解這樣的緊張關係,並且幫助孩子找到內在力量繼續前進呢?
十幾歲孩子的父母親的養育風格主要有以下四大類:
第一類:磚頭型的父母
磚頭的磚,這是什麼意思呢?指的是控制型,就好像一個磚頭一樣很堅硬、沉重,而且粗糙、很鋒利、會傷人。所以,如果父母親覺得我一定要控制我這個十幾歲不怎麼聽話的孩子的話,那麼往往就會採取一些懲罰或者是獎勵的方式,作為控制孩子的主要方法。
磚頭型養育風格的家長最常出現的做法就包括了:你給我呆在家裡哪都不能去,或者是取消你一些特權,你不可以打遊戲、不可以上網了,或者是扣你的零用錢,那只有你考得好的時候我才給你錢,如果考不好意什麼權力都沒有了。用這樣的方式來想辦法控制青春期孩子的一些行為。
那麼這個做法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這種養育方式會讓孩子們覺得強權才是公理,而且讓孩子誤以為為了得到爸媽的愛,我不得不放棄我自己。而且做什麼事情都一定有獎勵他才會有行動,而且往往會因為想要得到更多的獎勵而開始操控父母親,例如會說「行,你讓我去做這個事是吧?你讓我去考這個學校是吧?可以!那你就幫我買最新的手機或者最好的遊戲機」,用這樣的方式來跟父母親互動。
如果各位關注一下在媒體上有的這些青少年的節目,你往往可以在裡頭看到很多這樣子的身影。
第二類:地毯型的父母親
這是什麼意思?這只是英語的一個表達方式,意思是說,如果你是張地毯就可以任人隨便踐踏。指的是爸爸媽媽其實對孩子是束手無策的,是非常驕縱的、溺愛的,孩子可以予取予求的就好像走在地毯上面,他愛怎麼踩就怎麼踩愛怎麼踏就怎麼踏,完全沒有招架之力。
那麼這種地毯型的教育風格,孩子會有什麼樣的狀況的?孩子會認為:
1、別人都應該對我好的;
2、會更在乎的是物質而不是人,你只有給我很多很多的東西,我才在乎,至於你對我有什麼好或者是你對我有多大的愛,其實我不是很在乎的。
3、會認為我沒有能力去處理我自己苦惱或失望,當我不開心的時候,我就跟別人要求東西,別人給我我就開心了,我自己是沒有能力去處理這個問題的。
因此,事實上越溺愛孩子,孩子其實心裏面越沒有自信,越覺得自己需要別人透過不斷不斷的給自己東西,他才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才能夠變得開心。這個當然不是一個好的情商教育理念,對吧?
第三類:幽靈型的父母
在這裡指的是父母親就彷彿像個幽靈一樣,孩子是看不著摸不到,也感受不了的,基本上所說的就是一種忽視或者是放棄的,這種教育風格就不太管孩子,就覺得「好,你搞成這個樣子,我管不了你了,我索性不管了」。而這种放棄或者是忽視孩子的這種教育風格,那麼孩子會有什麼樣的狀況?
1、孩子會認為自己不重要,而且也不可愛,「你看爸媽其實都不管我,他們基本上放棄我了,我應該是一個沒有價值的人」。
2、父母親不關注自己是自己的錯,所以「我一定要用某種方式來改進自己來證明自己值得父母親愛,所以我必須要想方設法、不斷不斷地去證明自己值得被愛的」。
3、很多時候因為爸爸媽媽不管,所以孩子被迫立刻要開始承擔責任,因此他會覺得說家裡需要有人來照顧,扛起這個家裡的責任,那隻好是我,因為爸媽都不管的。我想各位也可以理解我們現在很關注的一些留守兒童,其實跟這塊其實是很有關係的。
第四類:正面管教的父母
前面這三種風格都很不合適,那到底該怎麼辦呢?我支持的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養育風格說的是和善而堅定的教育,就是爸媽說話的時候態度是非常和善,但是立場是很堅定的,而持的是一個積極的、建設的、鼓勵的一個做法。如果爸媽採用的是正面管教的養育風格,但孩子又會有什麼樣的收穫?
1、孩子就會學到,「我雖然是個大人了,我有自由,但同時伴隨自由而來的也是我的責任,我需要有自由,同時為知道我自己有責任」。
2、要能夠相互尊重,尊重爸媽也其實尊重自己。
3、能夠學會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技能,包括可以解決問題,可以很好的跟別人溝通,以及學會怎麼尊重別人。
4、錯誤是學習的機會。
5、孩子會知道一點,「我不是世界的中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我雖然很在意我自己的感受,我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我同時必須要尊重別人,這個別人其實也包括爸爸媽媽,爸媽不是繞著我轉著,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您想,如果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十幾歲就能夠學會以上這些重要能力,重要觀念的話。這基本上他就能夠慢慢發展成一個人格健全而心理成熟的成人了,不是嗎?
那麼到底該怎麼樣用正面管教的方式來跟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呢?
我想您可能也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該怎麼樣發揮這些技巧和步驟。而在使用這些技巧之前,必須要先把心態擺正了,接下來這些技巧才能夠真正發揮它的功用,因為其實我們的想法才會真正決定我們最終的行動。
那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有正面管教能力的父母親呢?有一個點還蠻重要的,就是當自己表現失常的時候,當孩子做了失誤的動作的時候,父母親是怎麼反應的?怎麼一起從彼此的錯誤當中學習變成更有能力的人呢?
而這個做法說實話對於青春期的親子關係有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本來就比較不穩定,所以突然情緒大爆發了,突然對你出言不遜,這個時候該怎麼去修補已經受到影響了親子關係,其實真的很考驗爸爸媽媽的功力,這裡有個特別重要的原則——「四個二原則」。
第一個二,承認。意思是說認知道自己其實剛剛有錯誤的。
第二個二,承擔這個責任。意思是願意明確的告訴對方哪些地方其實是我的責任,我剛沒做好,很抱歉。
第三個二,和好。意思是表達自己的歉意而希望彌補這個關係。
第四個二,解決問題。接下來就要親子一起去想想該怎麼樣從這個錯誤當中學到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一起來看看該怎麼樣運用這「四個二」的方式來修補親子互動當中可能會有一些錯誤或者是失誤?
我記得有一次有位老爸說,他接到孩子班主任打來的電話,差點沒把給氣暈了。班主任說,孩子在學校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他說話非常不客氣,很不禮貌,因為老師上課的時候看到孩子不是很專心,於是就說了兩句,並且說「你看看你學習成績不好,你還不趕快加油加把勁」;沒想到這個孩子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站起來對著老師說,「你還好意思說,我的你自己教書教那麼爛,所以我才沒學好」;然後就老師當然非常的光火,於是接下來就把他給說了一頓,還把他趕出了教室,不讓他上這堂課;這個孩子也無所謂,就開始收拾東西一副就是沒什麼大不了的樣子,然後走出教室的時候還說「我都要吃中飯的時候,我是我回來吃的」,把這個老師給氣的半死。
然後爸爸當然也覺得孩子這樣做很不妥當,當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老爸就劈頭蓋臉罵他一頓,「怎麼回事?怎麼在學校對老師這樣說話?你這麼沒有禮貌!」然後孩子當下的反應就覺得爸爸實在太不理解他的委屈,於是沖回來跟爸說:「你說話又好到哪裡去,你還不是用這樣的方式跟我說話很不禮貌。」然後蹦的一聲就回到自己房間去了。
當時這個老爸覺得這個孩子真的太過分了,說話這個樣子實在很過分。然而當他後來稍微冷靜了一下想一想,其實孩子說的沒錯。爸爸希望他用一種比較好的方式跟老師溝通,可是爸爸剛才展現的卻是他自己所說的很糟糕的溝通方式,對著對方劈頭蓋臉的痛罵,然後也完全不給對方留情面。
那麼這個時候,爸爸可以怎麼做來去修補這個親子關係,並且從錯誤中可以學習培養能力呢?
這個時候,這「四個二」就可以發揮用處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老爸可以怎麼做?
第一步:需要認識到自己其實是有失誤的。就像他剛剛突然理解到對兒子說的其實也不怎麼客氣。
第二步:承擔責任。這個爸爸就可以走過去跟孩子說:「你說得對,我剛才說話的確很不客氣,也沒有考慮到你的心裡感受,讓你覺得我很煩,這個部分的確是我很大的失誤。」
第三步:和好,表達歉意,去修復關係。這時,老爸就可以很誠懇的跟孩子道個歉說:「」真是不好意思,剛才的確我做的不夠好,然後讓你覺得不夠受到尊重,已經是個大人了,我應該更有耐心、更尊重你才對。
用這樣的方式,各位會發現每一次爸爸媽媽願意為自己失誤的言行跟青春期孩子道歉的時候,這其實是展現對孩子的尊重,並且把他們當成成年人來對待,恐怕是最好的方式。
而很多父母親死不認錯,就覺得我是爸媽,即使我做錯了也是對的,因為我是你爸媽。
第四步:開始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老爸就可以問孩子:「那老師對於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很不開心,那顯然你對老師的做法也不滿意,接下來你覺得你要怎麼辦才能夠緩和你的師生關係,否則你每天去學校都要面對的一個可能不太欣賞你的老師,這其實是不愉快的經歷,對吧?那現在有什麼好的做法可以做嗎?」
而在這最後這個步驟,父母親可以多用發問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找到答案,例如先多問他的感受,「今天在學校究竟發生了什麼?當老師這麼說的時候你有什麼感覺?為什麼當時你會這麼對老師說呢?為什麼你覺得一定需要當著全班的面對老師說這句話的?」爸爸媽媽不帶任何的價值評判就不斷地發問,這麼問有助於幫孩子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想法和思緒。
而接下來幾個更具建設性的問號就會有幫助了,「那麼既然如此,你覺得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夠再回去跟老師做溝通呢?這件事情你打算怎麼解決你才從裡面會學到變成更會溝通、獲得更好的人呢?」
這一連串的問號,其實都是爸爸媽媽幫助孩子從這個錯誤當中發展解決問題能力的大好方式。例如當孩子有時間冷靜自己的情緒,而且得到父母親的理解和支持之後,就非常有可能有能力坐下來想想而找到解決方案,例如「那這樣吧,我坐下來寫封信給老師,讓他知道我其實真的很抱歉,昨天失態了,在班上失控了,然後說了這麼重的話,其實我心裏面真正想說的是我這次沒考好,我自己也很鬱悶,因為很鬱悶,所以有點蒙上課不一定很專心,請老師見諒」。
那麼當孩子想出一些解決方法的時候,爸媽可以跟他一起探討這是不是當下最好的解決方案。各位會發現,用這樣的方法其實這本身原來是一個錯誤,而孩子因為這一個單一錯誤可能培養出未來一輩子都受用的能力——衝突管理能力。用這樣的方式,爸爸媽媽就真正能夠幫助孩子從中成長。